2025年7月23日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一场紧急党内会议上宣布,将在8月底前辞职。几乎与此同时,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政治危机也达到顶点——他的支持率暴跌至14%,中期选举惨败,执政联盟濒临瓦解。
两个曾被美国视为“铁杆盟友”的亚太国家,如今却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陷入泥潭,被迫在夹缝中做出妥协。一场由美国主导的“经济围剿”,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东亚地缘格局。
7月22日,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与日本、菲律宾达成贸易协议的消息时,白宫发言人并未公布细节,但核心条款已经浮出水面: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15%的关税,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%的关税。而作为交换条件,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,菲律宾则同意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。
展开剩余87%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“互利共赢”的交易,但深入观察便会发现,这场谈判的天平早已向美国倾斜。
日本产业界对15%的关税税率并不买账,汽车、大米等敏感领域的开放,意味着日本本土企业将直面美国市场的冲击。而菲律宾的“零关税”承诺更是雪上加霜——菲律宾国内农户将失去关税壁垒的保护,廉价的美国农产品涌入后,本土农民的生计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孤立事件。此前他威胁对日本、菲律宾商品征收25%关税的警告仍在耳边,如今只是“降级”至15%和19%,这更像是对盟友的“敲打”而非真正的妥协。
日本经济学家指出,15%的税率仍远高于WTO框架下的标准,菲律宾的19%关税甚至超过了印尼和越南的水平。
石破茂的“双输困局”
石破茂的辞职决定,与其说是源于党内压力,不如说是对特朗普政策的绝望回应。
7月23日,日本自民党高层在紧急会议上达成共识,认为石破茂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,已失去民意基础。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,石破茂试图在美日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的努力彻底失败。
石破茂上任后,曾试图通过加薪政策和地方振兴计划改善经济,但通胀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始终未减。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击中了日本经济的软肋:日本对美贸易顺差高达数千亿美元,一旦关税大幅上调,日本企业将承受巨大成本压力。
石破茂政府试图通过开放部分市场换取关税降低倍顺网,但结果却是日本不得不接受15%的高税率,同时承担5500亿美元投资的沉重负担。这种“以血肉之躯挡子弹”的策略,换来的是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。
更讽刺的是,石破茂的妥协并未换来美国的“善意”。特朗普在协议中强调,美国将从日本投资中获得90%的利润,并计划与日本在阿拉斯加成立液化天然气(LNG)合资企业,日本不仅要掏钱投资,还要让渡技术优势和资源控制权
马科斯的“政治崩盘”
如果说石破茂的辞职是“主动认输”,那么马科斯的困境则更具戏剧性。7月22日,特朗普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后,马科斯的支持率已经从23%暴跌至14%,不信任度飙升至63%。
中期选举的惨败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——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,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势力强势崛起,马科斯的亲美路线已经失去民意基础。
马科斯上台后,曾试图通过强化美菲军事合作换取美国支持。他不仅同意向美军开放四个新基地,还重启大规模联合军演,甚至将演习范围延伸至台湾附近海域。
菲律宾农业水平落后
但这种“一边倒”的亲美政策并未带来预期回报。相反,菲律宾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停滞,出口依赖的农业和制造业受到重创,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。
特朗普的19%关税政策成为压垮马科斯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菲律宾的“吕宋经济走廊”项目原本是马科斯的经济支柱,但高关税导致进口成本激增,项目资金链濒临断裂。同时,特朗普的强硬姿态让菲律宾民众意识到,美国的“盟友”身份并不能保障自身利益,马科斯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。
中菲关系的“破冰”与“博弈”
日菲两国陷入困境的同时,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却展现出强大生命力。
7月23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透露,上半年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,中欧班列、“钱凯—上海”中拉陆海新通道实现双向贯通,中非合作建设的光伏电站和鲁班工坊也取得突破。中国正通过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,加速与全球国家的经济融合。
对于菲律宾来说,中菲关系的改善成为缓解经济压力的关键。尽管马科斯政府曾试图切断与中国合作,但高关税政策迫使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。这种“去美国化”的倾向,既是菲律宾民众的现实选择,也是中国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。
近年来中菲时常在南海爆发冲突
然而,中菲关系的“破冰”并非一帆风顺。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并未松动,特朗普的“第一岛链”战略仍以菲律宾为核心。菲律宾可能继续推动军事合作,甚至将菲律宾打造成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。
美式霸权的“黄昏时刻”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表面上是为了“保护美国利益”,实则是美式霸权走向衰落的缩影。
经济学界早已指出,制造业回流与美元霸权在逻辑上相悖——美国试图通过高关税吸引企业回流,却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。
更关键的是,特朗普的政策加剧了盟友的离心力。日本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、菲律宾政坛的动荡,都表明美国的“铁杆盟友”正在逐步转向。这种“盟友反噬”的现象,正是美式霸权崩塌的前兆。
而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则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。通过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,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以共赢为核心的全球经济网络。这种模式不仅吸引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,也逐渐赢得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认可。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“围堵”中国,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“去美国化”。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这场“经济围剿”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物价上涨、就业压力增加和生活成本上升。但长远来看,全球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,亚太国家的命运将不再由美国一家决定。
日媒爆料:石破茂准备在8月内宣布辞职——2025-07-23 10:34·环球网
日媒爆料:石破茂准备在8月内宣布辞职——2025-07-23 10:34·环球网
特朗普称与菲律宾、日本达成贸易协议,透露与印尼协议细节——2025-07-23 09:32·澎湃新闻
特朗普称与菲律宾、日本达成贸易协议,透露与印尼协议细节——2025-07-23 09:32·澎湃新闻
发布于:江苏省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